吉林省清真寺——白城市洮北区清真寺

来源:     时间:2016-11-09 13:11:59     【字体:

        2016年,吉林省有清真寺92座。其中长春市23座、吉林市17座、四平市7座、辽源市3座、通化市8座、白山市7座、松原市7座、白城市4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0座、长白山管委会1座、梅河口市3座、公主岭市2座。这92座清真寺分布在市区内17座,占清真寺总数的18.48%;分布在县(市)政府所在地33座,占清真寺总数的35.87%;分布在乡(镇)、村的41座,占清真寺总数的44.57%。

 


 

        白城市洮北区清真寺  位于洮北区新华东大路55号。占地面积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129平方米,回族人口2300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市区。关于白城地区回族入住的时间有两说,一为清末,一为1916年。当时回族人家有张、李、宛、蒋诸姓氏。洮北区清真寺是1936年开始修建的,当时由于回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回族群众迫切需要修建一座清真寺。回族群众自愿捐“钱粮”买宅基地,就在现在的清真寺西胡同口(原寺址)修建了清真寺。1938年破土动工,修建青砖正房7间,为平房土顶。1947年,在清真寺的正房前又修建了5间平房,在东边又建了厢房3间。解放后,清真寺先后聘请了3位阿訇,1947年聘请杨景元阿訇,1953年聘请何富诚阿訇,1958年聘请杨俊峰阿訇。著名的杨俊峰阿訇曾任省政协委员、省伊协副会长,他被请到白城来,一直从事阿訇工作30多年,在穆斯林群众中很有威望,直到1996年才回到家乡松原市扶余县。

 

        1966年“文革”中,清真寺被强行占用,寺内物品全部被毁坏,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退还了被占用的清真寺房屋。1981年10月,清真寺恢复宗教活动。1983年,原白城市政府拨款3万元修缮清真寺,寺内面貌焕然一新。1997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由于清真寺所在地进行城市拆迁改造,清真寺异地重建。新建的清真寺博采众长,布局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整体建筑为三层框架式结构,建筑主体由方体和球体构成。方体部分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球体部分饰以金黄色,拱形窗边饰以橘黄色,楼顶中央建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近12米高的主穹顶,四角各建有近7米高的次穹顶,象征四方归一,由于穹顶有主次、大小、高低之对比,使整个建筑造形完整、丰富,错落有致,富于层次,中心感强,带有浓重的标志性。大穹顶尖塔处耸立着由钛金制作的伊斯兰教的标志——新月。特别是金色的穹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清真寺正面建筑建有6根巨大花岗岩石柱,像征着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前面的5层台阶,像征着“五大功修”。

 

        一至二楼的窗为连体海蓝色玻璃护窗,整个门庭为拱门圆顶尖塔形式,在前檐上饰有弧线山尖形雉堞图案。远远望去,整个建筑色调清新,金碧辉煌,宏伟壮丽。大殿内的金色经文匾额和金色经文拱形“米哈拉布”造形,更显得礼拜殿庄严、神圣。2007年9月9日,清真寺举行落成典礼,正式交付使用。阿訇情况:1947年以前先后有谢恩全、巴顺忠、曹某某、杨福明、马某某、巴顺忠;1947~1953年为杨景元;1953~1958年为何富成;1958~1988年,杨俊峰,1989~1996年,杨俊峰;1996年以来,刘仁利。清真屠宰师情况:1981~1987年,张凤岐; 1988年以来,张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