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清真寺——吉林市清真北寺

来源:     时间:2016-11-09 12:12:49     【字体:

        2016年,吉林省有清真寺92座。其中长春市23座、吉林市17座、四平市7座、辽源市3座、通化市8座、白山市7座、松原市7座、白城市4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0座、长白山管委会1座、梅河口市3座、公主岭市2座。这92座清真寺分布在市区内17座,占清真寺总数的18.48%;分布在县(市)政府所在地33座,占清真寺总数的35.87%;分布在乡(镇)、村的41座,占清真寺总数的44.57%。

 


 

        吉林市清真北寺  座落在吉林市越山路85号。原寺址在吉林市船营区太平街。北寺最初是由马朝真阿訇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永吉县志》亦说建于乾隆年间,是市内最后修建的一座大型清真寺。当年有简陋的草房3间,供附近穆斯林沐浴和礼拜使用。乾隆四十年(1775),由教民集资改建砖瓦结构的礼拜大殿三间。道光十七年(1837年),教民集资第二次改建大殿,建成礼拜殿六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教民集资建成大殿13间。这次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工程中还增建了沐浴室5间,主持建筑工程的是教长马宝林阿訇。民国十一年(1922年)又续建5间讲堂、5间客厅和3间教长室,与现在的格局基本一致。1980年在国家财政尚属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拨款6.4万元维修北寺,3月19日动工,由寺管会主任王德年监工。清真寺还自筹经费1万余元,重建房屋4栋、大修房屋1栋、串瓦并重换地板2栋。1981年又重修1栋。北寺共有房屋35间,这次维修了30间,约700多平方米,沐浴室内部也重新装修,更换设备,基本上建成了比较现代化的浴室。北寺全部维修工程于1982年二季度竣工。施工中聘请了著名的雕刻与绘画艺人,维修了木雕房檐燕尾76块,砖雕灯笼座,窗户罩等数十块。彩绘了“犀牛望月”、“丹凤朝阳”、“老龙训子”、“海市蜃楼”等古香古色的画面百余幅。特别是礼拜堂大殿里五色彩灯高悬,雪白的墙壁上黑地金字的阿拉伯文雕饰,被全毛地毯的美丽图案衬托着上下辉映,显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1989年,吉林省政府确定该寺为“重点开放寺院”,吉林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市政府在致和门外建造立交桥,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寺整体向后移动约100米。1993年动迁后的寺院落成。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还建起了两座约40米高的邦克楼。

 

        北寺文物古迹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教民沙韫深老先生亲自提写“怀清守真”的黑漆金字牌匾一块,敬献清真寺,字迹浑厚大方,苍劲有力,一直悬挂在北寺正门内侧,已有60余载,“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扫掉,1982年修复北寺时幸而找到,重新悬挂在原处。另据《吉林简志》与《永吉县志》记戴:“吉林清真北寺存有文物:乾隆年间铸制的铜香炉一个,尚颇可观,真经二十余册,教纲十二,细月数十”上述文物,铜香炉在“文革”中被抄走。至今尚无下落,那些经典也被“造反派”付之—炬。北寺原有匾额数十方,大部分毁于“文革”期间,1980年以来,仅找回6块,内容均系教民赞颂词或是维修清真寺时教民捐款的芳名录。北寺原有汉白玉石碑数座,尚存两座,但因年久风化,字迹已模糊不清、难以辩认。1981年修建3间门房时,从地基中挖出一座七眼透孔三段的大石碑,工艺精湛,但无碑文,现保存在北清真寺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北清真寺寺管会恢复工作后,请回哈雨田阿訇担任教长,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现任教长为杨雪峰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