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之经典——《古兰经》

来源:《吉林省伊斯兰教概览》     时间:2016-11-01 16:22:42     【字体:
 

安拉的启示--《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经》包括114章,各章字数长短不一,据说这是由先知通过诵读、教读的方式基本确定下来的。“古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义,意思是:“宣读”、“朗读”、“读物”。我国历史上曾对“古兰经“有多种译法,如:《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据历史的记载:《古兰经》是安拉在610年的“盖德尔”之夜,命令天使吉卜利勒向先知穆罕默德开始陆续颁降《古兰经》文,直至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启示”中止。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是一部“永久的法典”;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是伊斯兰教法的来源和根本依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是伊斯兰教各学科、各教派学说的立论基础。

 

        《古兰经》的全部内容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典章制度,同时还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实和围绕伊斯兰教的传播展开的斗争状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兰经》中讲到伊斯兰教与多神教和“有经人”的争论。论争的焦点是:关于安拉的独一性、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古兰经》是否为安拉所降等问题。2.《古兰经》阐明伊斯兰教的信仰纲领是: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众先知、信末日的惩罚。就是大家常说的“六大信仰”。3.《古兰经》中还为穆斯林规定了在维护安拉独一基础上的宗教义务和社会义务。宗教义务有:净仪、礼拜、斋戒、朝觐、交纳天课等。这些义务在《古兰经》中只提出一些原则,未做具体规定,其细则由后来的圣训和教法加以补充而系统化。4.《古兰经》中提出的:孝敬双亲、主持公正、接济亲属、怜惜贫孤、慷慨助人、反对浪费等一系列伦理道德主张,是伊斯兰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5.《古兰经》还继承了古代阿拉伯社会的法规和司法惯例,提出了以下几种法规:无息借贷法;遗嘱继承法;婚姻法和为维护和稳定已经确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制定的刑律。6.《古兰经》中还记载了古代传说和人物故事,如关于古代先知即“安拉的使者”或与之有关人物的叙述,《古兰经》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说人物用反对多神、信仰一神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了一神教的系统,而先知穆罕默德则是这个一神教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他宣传的伊斯兰教是对过去众先知所奉行的宗教的恢复和继续。

 

        《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韵体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内容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并对后来阿拉伯民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社会变革,因此它还是研究先知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以及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情况的重要历史文献。

 

        《古兰经》随着伊斯兰教传入我国,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起初穆斯林对《古兰经》的学习凭借原文和教职人员的口头传授,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所引证的《古兰经》段落进行汉译,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了马致本翻译的《孩提解释》和马复初的《宝命真经直解》五卷。我国最早的《古兰经》通译本是1927年北京出版的由李铁铮根据日文转译的。1931年在上海出版了姬觉弥根据英文转译的《汉译古兰经》,这几位翻译者均是非穆斯林。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由回族穆斯林学者翻译《古兰经》的活动,王静斋从1917年开始用文言文和白话文进行翻译尝试,1932年以后相继出版了《古兰经译解》的三个译本。在王静斋的译本中除了经文的翻译外,还就经文涉及的问题旁征博引,阐发自己的见解。王静斋的《古兰经译解》一书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重新编辑校对,于2003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1943年出版的刘锦标译本《可兰经汉译附传》,杨敬修译《古兰经大义》,马坚译《古兰经》等多种译本。我国新疆穆斯林过去主要使用中亚地区出版的察合台文或老塔塔尔文的译本,新疆出现的最早的维吾尔文译本,是舍姆斯丁大毛拉的《古兰经注解》。近年来,维吾尔族学者买买提•塞来将《古兰经》翻译成现代维吾尔文,阿卜杜勒•阿齐兹和马哈茂德将《古兰经》翻译成哈萨克文,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穆斯林翻译《古兰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