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中国古代佛教僧制

来源:     时间:2024-02-26 14:01:00     【字体:
 

    僧制,亦称“清规”“僧禁”,佛教僧团制度。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中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僧制或清规。据《高僧传》卷五,东晋道安首次制定的规式有:行香定座讲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布萨差使悔过法等。后来官方也为僧尼制定法规。例如南齐文宣王萧子良著僧制一卷,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诏立僧制四十七条。隋开皇十五年(595)敕有司撰《众经法式》十卷,据称:“以诸僧尼时有过失,内律佛制不许俗看,遂敕有司依大小乘众经正文诸有禁约沙门语处,悉令录出,并各事别,题本经名,为此十卷,奖导出家。”(《历代三宝记》卷十二)唐太宗时,“令依附内律,参以金科,具为条制。务使法门清整,所在官司,宜加检察。”(《全唐文》卷六《太宗·度僧天下诏》)

    唐僧人怀海曾撰《禅门规式》(称为《古清规》),为禅宗寺院的僧职、制度、仪式等作出规定。原文已佚,据《景德传灯录·怀海传》载,怀海为规范禅僧聚居生活,于大小乘律中“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大略曰:“凡具道眼有可尊之德者,号曰长老。”“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表佛祖亲嘱授,当代为尊也。所裒学众,无多少,无高下,尽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具四威仪也。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格。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坐,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斋粥随宜,二时均遍者,务于节俭,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也。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或有假号窃行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或彼有所犯,即以柱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此制既立,“天下禅宗如风偃草”。

    自唐至元,历代因时损益,诸本杂出。元世祖特敕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德辉重行改修,龙翔集庆寺住持大䜣校正,此即今传《百丈清规》,八卷。全书共九章:一祝釐、二报恩、三报本、四尊祖、五住持、六两序、七大众、八节腊、九法器。章首有小序,阐明一章大意。对寺院僧团的上下组织体制、宗教活动、日常生活等有较详细的规定。元代奉敕重修《百丈清规》为历代寺院的基本法规,一直流传至今。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年版)

    来源:微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