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民族篇】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来源:     时间:2025-04-30 14:31:37     【字体:
 

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相对困难的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口支援的项目和资金,不能用钱砸形象,而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民生。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入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有的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突出,必须坚持就业优先,加强就业援助,建立跨区域就业创业合作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支持返乡就业创业,推动各族适龄劳动力职业培训全覆盖,提高就业技能。民族地区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造就更多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要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要加大职业教育力度,逐步实现中职免费教育,特别是要搞好未就业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在校学一手、就业有技能。要办好内地高中班,使民族地区来的学生和当地孩子互学互融,共同成长。要加强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建设,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对理工农医等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银龄讲学计划教师和博士后教师帮扶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高水平师范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地区的招生培养力度。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老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要有基本保障。对扎根边疆、扎根乡村的教师,给予更多关爱和培养。国家教育经费要注意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

    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发育障碍等监测、预防、治疗能力。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薄弱学科和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特色专科建设。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保障政策,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