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依靠通江达海的地缘优势和十朝都会的政治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不仅促进了中外商品的流通,还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交流互鉴。
明·利马窦《坤舆万国全图》,藏于南京博物院。
《坤舆万国全图》是中文版世界地图,明万历三十年(1602)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刻本已失传,现仅存万历三十六年(1608)宫廷彩色摹绘本。
南京不仅是三论宗、天台宗、牛头宗等众多中国佛教宗派的发源地,历史上还是重要的佛教译经中心和义学基地。东汉时期道教传入南京地区,此后灵宝派祖师葛玄及其侄葛洪曾在南京地区炼丹传道。早在唐宋时期,南京就有清真寺的存在。元末明初,南京穆斯林人口众多,有“天下回回半金陵”之说。明末清初,以王岱舆、伍遵契、刘智等为代表的穆斯林学者发起“以儒诠经”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于明朝万历年间多次来到南京,不仅传播了天主教的教义,还促进了中西文化间的交流。
民国时期回族结婚证书,藏于南京博物院。
证书为木板印刷,板存南京堂子街清真寺。证书共五折,其中第一、二折为阿拉伯文与汉文合璧的“主命婚配训词”,涉及伊斯兰教关于婚姻的基本理念与具体规定。
历史上,不同宗教在南京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不仅丰富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留下了宝贵的宗教文化遗产,特别是品类繁多的宗教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南京宗教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高超成就。
明清道教神像画(天妃),藏于高淳博物馆。
高淳道教神像画是道教文化遗产之一。画面用红、黄、赭、朱、墨、藏青等天然矿物颜料上色,采用平涂和晕染相结合的工笔重彩技法,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南京市江宁区灵山南朝墓出土,藏于六朝博物馆。青瓷莲花尊通体莲花渗透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
北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现藏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塔为单层方形塔,由塔盖、塔身和塔座组成。檀香木胎,外包银皮,表面鎏金。塔身镶嵌宝石并雕刻佛像、经文,瘗藏千年仍精美绝伦。
来源:微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