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力量

来源:     时间:2024-03-12 15:23:07     【字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文艺工作展新颜、换新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民族报特邀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委员,分享议案提案、探讨热点现象,展现新时代文艺脉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编者

    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代表——

大力弘扬、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培育全社会的创新动能,创新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生命,要从根本上培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动能,就必须着眼长远,弘扬、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要有效激发创新热情。注重发动引导民众,激活民间智慧与创新热情,让他们参与实践,最终成为创新的主体。比如,搭建文化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加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通过交流增强创新活力。文化创新既需要扎根本民族传统,又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既要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赋予其时代新内涵,同时又要放眼世界,广泛交流,学习借鉴。

    要精心培育创新队伍。将文化创新理念付诸实践,亟须发现、培育、聚集创新人才,造就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必须把吸引激励青少年创新、养成其创新素质与能力列入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文化创新注入青春激情与澎湃活力。

    应构建对创新有利的文化生态。要增强文化生态活力,首先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同时,探索建立市场化体系,增加创新主体的多样性,激发创新生态的内在活力,实现资本、人才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充分尊重原创、保护原创。从本质上讲,创新是打破常规、突破自我、独辟蹊径。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原创意识,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因此,尊重从业者的原创意识,是创新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舞协副主席、吉林省延边歌舞团副团长咸顺女代表——

发挥院团优势,创作文艺精品

    作为文艺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立足院团本职工作,努力挖掘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带领延边歌舞团“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创作,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吉林省延边歌舞团推出的歌舞晚会《盛开的金达莱》在2023“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中亮相。吉林省延边歌舞团供图

    今年春节,我们在旅游景点和高铁站等市民、游客聚集的场所举办“快闪”演出,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舞蹈、民乐等节目传递文化魅力,把原本在剧院才能欣赏到的演出送到群众身边,以接地气、有温度的形式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2023年,延边歌舞团不断推陈出新,共推出4部大型文艺精品、3场音乐会,创作了15个作品。如《盛开的金达莱》作为文旅精品在“精彩夜吉林”2023消夏演出季上亮相,《放歌金秋》作为“民营企业进边疆·吉林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边上演。

    同时,我们开辟线上演艺新路,通过抖音直播间向网友展示延边民族文化。如开展“全网挑战红太阳照边疆”“大美延边民族风”等话题挑战赛,这一活动得到全国众多艺术院团及演员的支持,大家互动频繁,反响热烈。截至目前,歌舞团抖音官方账号加个人账号共有粉丝50余万,线上观众达9000余万,全网观看量超6亿次,成为“抖音艺播计划”全国文艺院团的标杆。

    为进一步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今年我带来了关于在民族地区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创作实践基地”的议案。基地可以通过深入开展各民族交流采风创作,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在创作中吸纳各民族歌舞艺术经典元素,让文艺成为各民族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民族地区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精品剧(节)目,开展合作演出,在艺术人才培训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依文集团董事长、依文·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代表——

    建立传统纹样数据库,推动文化共融互嵌

    我国传统纹样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图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纹样,每一个纹样都有美丽的故事,每一位手艺人都有自己的巧思。将各民族的纹样整理融合,提炼中华民族美学符号,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将中国式生活哲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植入时装的依文集团,不断把中国传统手工艺呈现在国际舞台,让上万名深山绣娘用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 依文集团供图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和分析,围绕“支持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这一主题,我建议鼓励企业共同参与中华民族纹样的挖掘、整理、创新和应用。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广泛深入基层,实地收集纹样资料,对不同的民族纹样进行清晰有序的整理。同时形成专门课题,鼓励企业对纹样进行再设计,形成美学符号,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

    建立中华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纹样数据系统。

    搭建面向全球设计师的国际化数据应用平台。鼓励龙头企业搭建纹样数字化应用和交易平台,推动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和品牌,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

    推进中华民族美学纹样研究。让更多院校、专家学者、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中华民族美学纹样的文化体系,推动各民族文化共融互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委员——

加强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我今年准备了两个提案,一是“加大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力度”,二是“做强文化产业 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我建议将戏曲宣传推广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增强戏曲宣传推广的目标性、组织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将文化惠民演出由基层群众向各机关单位、各行业系统延伸,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的良好局面和社会氛围。

▲2月9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戏曲节目《百花争艳》上演川剧经典折子戏《别洞观景》选段。 四川省川剧院供图

    从艺4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通过川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川剧是中国戏曲中的璀璨明珠,也是川渝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文化。在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川剧《别洞观景》选段亮相春晚舞台,观众反响热烈。2023年,四川省川剧院的对外推广演出有800多场。这充分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渴求,这令我们十分振奋。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加大普及力度,让群众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后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四川省正在加快川剧立法工作,《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即将问世。

    针对包括川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我建议加大艺术创作及展演的扶持力度,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国有文艺院团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艺工作者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更加清晰。我们要继续深入进行守正创新的工作,繁荣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发展动力。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全世界,唱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委员——

以文学出版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是重要纽带。文学是承载人的丰富情感的艺术样式,经由文学表达与出版传播,可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以来,着眼于民族文学,文学出版工作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推出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其中,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多语种出版、为激励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专设的“骏马奖”以及鼓励各民族青年作家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等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出版界既要珍视以往的成就,还应继续开拓、统筹谋划,在“共同体”上做文章。

    建议进一步深入研讨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大文学史”的建构。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但还不够深入。“大文学史”不是对既有汉族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颠覆和消解,而是在新的视野下,各民族相互照见原先路径中被遮蔽的文学风景,寻找出诸民族文学交互影响、生成的历史——它在共同体的某种文化底色中交互影响,然后发生新的生成,而这一新的生成又巩固了共同体共享的文化底色。“大文学史”的建构非短期可速成,需要基于“大文学史观”培育相关交叉学科及人才队伍,及时出版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深厚的情感永远诞生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与创造经历。要用文学的形式记录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现实实践,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全体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比如说共同富裕这一社会目标的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引导,设立专门项目,鼓励相关文学作品的出版。

    来源:国家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