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殷墟如何以汉字涵养中华文化认同

来源:     时间:2024-01-11 09:54:21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安阳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安阳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特色优势,扎实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下简称旅游促“三交”计划),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会同河南省民委、安阳市民宗局,将殷墟打造为2023年度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在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具体指导下,河南省、安阳市积极整合文旅资源,深耕文化沃土,深挖殷商文化、汉字文化丰富内涵,在顶层设计、内涵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行走殷墟,探源文明。视频来源:新华社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n7ttoFA5K3O_RICru9BNg

    强化顶层设计,汇聚多方合力

    河南省和安阳市立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等独特优势,围绕“一片甲骨惊天下”品牌,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以打造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为目标,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好遗址作为文明成果的载体作用,挖掘殷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生动故事。

    河南省民委将打造殷墟为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安阳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管负责同志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并到殷墟现场调研,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同时,安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领导小组作用,调动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凝心聚力、积极协商、共同研究,致力于将安阳市打造成全国旅游促“三交”工作示范城市。

▲这是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强化内涵挖掘,实现文化润心

    围绕“三个坚持”,突出“融”的导向,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挖掘殷墟文化内涵,将其有效注入解说词,推动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润心的良好局面。目前,殷墟景区3.2万余字的新版解说词已投入使用。

▲2023年8月,观众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鲁鹏摄

    坚持理论研究先行。一是充分发挥殷墟博物馆理论研究优势。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切入点,以汉字涵养中华文化认同、汉字见证并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进程、青铜文明与周边文明交融等为重点,深入发掘汉字演变在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二是打造甲骨文学科研究和文化创新高地。发挥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优势,紧密围绕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需求,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及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与殷商科技考古“三库一平台”,进一步加强甲骨文物本体采集、展陈、修复,加强殷商时期重要人物研究,生动、立体讲述殷商故事,展现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三是积极发挥安阳市民族宗教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作用。组织人员对殷墟旅游促“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开展专题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注入新内涵。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解说词在讲述各民族“三交”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规范和丰富完善解说词工作抓好。二是组建专家团队。按照科学严谨、通俗易懂、润物无声等思路,组织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安阳师范学院、殷商文化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团队,召开专题座谈会,丰富完善殷墟景区解说词。三是精心撰写解说词。针对殷墟景区主要景点和展厅,特别是文字厅、青铜厅和玉器厅等重要展厅,在解说词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注重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对关键点位进行细化植入,做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四是区分不同受众。面向普通群众,精选参观点位,采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讲故事形式进行讲解;面向党员干部、研学游群体、培训班次,在讲解词中充分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深讲透。

    坚持密切协调配合。安阳市委和市政府锚定“甲骨文发祥地——殷墟全国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各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宣传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基地”“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重点研学游基地”的新定位、新目标,要求市民宗局、文广体旅局、文旅集团、文物局、殷墟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全面推动旅游促“三交”工作见实效、上台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特色宣传

    坚持“三个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挖掘“三交”故事,推动全域文旅融合发展。

    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景区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全方位融入景区建设规划。结合殷墟景区整体布局,因地制宜设立各类宣传板、展示栏、宣传标语等,在游览必经的沿路草坪摆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牌,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标语,在景区重要景点设置宣传板。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旅游体验。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各民族“三交”历史有机融入景区文化活动、对外宣传之中,加强对导游的专题培训,引导和鼓励导游当好促进各民族“三交”的宣传员,讲好殷商文化、青铜文化、中国早期玉文化、甲骨文文化,讲好各民族“三交”历史,做到以旅促学、以游促融,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注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殷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导和鼓励讲解员讲好安阳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全面阐释“四个与共”在安阳的具体实践,以打造殷墟项目为契机,全力推动安阳市全域旅游业提档升级,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赢,不断提升安阳市旅游业的美誉度、辨识度、影响力。

    强化品牌打造,实现跨界联动

    围绕殷墟文化的活化利用,通过打造研学品牌、开发文创产品、科技赋能等方式,建设全国性文旅地标,培育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化品牌。

    打造研学品牌。发挥殷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开设“字见殷商”殷墟研学主题课程、“解码大邑商”主题讲座、“探源大邑商”系列公益讲座,开展“知殷商 爱安阳”殷商文化校园行研学活动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殷墟研学实践精品线路。“中国宝藏·藏宝安阳之殷墟故事”系列研学课程推出后,获得省内外研学团队好评。“红领巾看家乡”寻访实践活动、“祝福祖国·翰墨飘香”书写甲骨文活动、“学在校园·乐在殷商”研学课程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引导青少年感知文明起源,感知文字根脉,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伟大。

    开发文创产品。推出微动画《殷墟考古故事》,编纂科普图书《多姿多彩大邑商——殷墟》等,全面立体展示灿烂的殷商文化,彰显殷墟在促进各民族“三交”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用全新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在位于清华大学的工作室内展示他设计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实现科技赋能。殷墟景区将甲骨文、青铜器与文字游戏、生活典故、卡通动漫等相结合,通过支付宝平台“鲸探”小程序限量发售“亚长牛尊”“亚址方尊”“司母辛鼎”数字藏品共3万套,上线10秒即售罄。《梦幻西游》手游殷墟文化跨界联动项目成功签约。

    强化项目建设,推动文旅融合

    坚持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实施“123”项目建设,即办好1个讲堂,打造殷商文化大讲堂,由专家深度讲解殷商历史、文化内涵和各民族“三交”历史等;打造《盘庚迁殷》《妇好出征》2个文化演出;推出以“紧跟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寻文化根脉”为主题的3条精品线路。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丰富展示内容、完善资源共用等措施,拓展展示规模,延伸殷墟文化产业链条,构建独具殷墟特色的规模化展示体系,努力使殷墟成为全国旅游促“三交”工作的“金名片”、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调研组 执笔:谢京珊、孟凡虹、门豪)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