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大讲堂】民族团结丨宁夏:帮扶“小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

来源:     时间:2024-01-26 15:06:05     【字体: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不断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省宗教局举办此次全省宗教工作干部(含宗教工作助理员、协管员)以及宗教教职人员线上培训,以线上大讲堂方式持续推送宗教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和爱国事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内容,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和脱贫户转移就业、长期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地域优势、产业特点,创建了一批满足群众就业实际需求、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类型多样的就业帮扶车间,为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固原市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帮扶车间,女工在缝制产品。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网站

    宁夏创建就业帮扶车间的主要做法

    依托自然资源,实现产业推动就业。这类车间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基础,资金投入额度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如,盐池县巨拓石膏加工厂充分发挥当地石膏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投资过亿元,带动周边脱贫人口就业,人均月工资超过4000元。

▲固原市隆德县观庄乡大庄村人造花帮扶车间,妇女忙着加工塑料花。 图片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网站

    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品牌带动就业。这类车间以宁夏特色农畜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为主,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就业、提升种植养殖产品的附加值,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如,盐池鑫海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滩羊分割包装,利用滩羊地理认证标识打造企业品牌,集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发挥盐池滩羊品牌优势,全产业链吸纳群众就业。

    立足人文历史基础,实现产业耦合就业。这类车间以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基础,整合乡村旅游、特色手工艺品制作、民宿等多业态,特色鲜明、经营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产业耦合性。如,西吉县龙王坝村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已具备接待大型旅游团体和培训团体的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同时发展民宿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

    依托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就业。这类车间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产业升级迭代和转型。如,灵武市兴源达牧业公司最初以流转移民村土地进行奶牛养殖为主,引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培育出良种奶牛,推动各地壮大养殖规模。当地群众掌握了种牛繁育、选育等先进劳动技能,有了较高收入。

    促进就业帮扶车间优化提升的建议

    优化扶持政策,补齐基础短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应根据就业帮扶车间实际情况,延续优惠政策,加强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就业帮扶车间建设资金统筹整合机制。现有就业帮扶车间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应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因地制宜搭建相关平台。以年度为节点,根据区域资源禀赋,设定就业帮扶车间建设任务清单,科学合理设置车间建设目标、规模,保证建设质量。二是延续就业帮扶车间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奖补、创业基地孵化奖补、创业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给予奖补。三是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再投入政策。根据就业帮扶车间的实际运营状况,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再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对于有扩建、新建附属设施需要的,应会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改进监管措施,提升综合效益。调整和改进就业帮扶车间各项管理措施,提升政策资金效能,提高服务效率。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就业帮扶车间认定标准,对于达不到认定标准的,应限期整改或撤销。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体制,鼓励多种社会资源参与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定期评估综合效益。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会同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对辖区内就业帮扶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主管部门应会同企业、村集体负责人、帮扶单位等,通过厘清资产、权益、债务等方式,合理解决现存问题,解除后续入驻企业的后顾之忧。三是全流程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督查指导,强化县级人社、乡村振兴、组织、招商、财政、涉农等部门对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前、建设中、认定后的工作指导,帮助乡村做好车间选址、产业引进、车间管理、入驻企业正常退出等工作。对入驻企业要进行公开招租、村集体讨论,防止盲目引进,加强用工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运营能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利用资源禀赋,提升运营能力,建设“小而精”“小而强”的就业帮扶车间,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及产品标准化认证。针对就业帮扶车间大多以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为主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帮助产品更快打入市场。对与当地产业耦合度较高的车间,应引导其形成产业联盟或经营共同体。二是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车间主动与科研院校、职业院校、科技部门对接,引进新的技术和项目,实现转型升级和规模化生产。三是提高市场及产业耦合度。盘活土地、房屋、仓库等闲置资源,重点引入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加工等相契合的企业,提高就业帮扶车间项目与本地产业的耦合度,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就业帮扶车间,推动产业帮扶与就业帮扶深度融合。引入企业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本身资质、发展前景、运营管理水平、就业带动能力等因素,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回乡创业,建设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要将技能培训补贴和社保补贴扶持政策结合起来,以就业帮扶车间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大培训力度,激发人员潜能,提升职业素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经营管理业务培训。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电商内容的培训,帮助更多年轻人学习掌握电商销售技能,培育本地网红产品和带货主播,在各类平台上推介就业帮扶车间特色产品。三是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可以通过工商联、各地商会等组织,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返乡创办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资金和技术、产品和市场双向流动。

    改善车间发展环境,拓展就业空间。就业帮扶车间经营主体大多数是企业,要做好牵线搭桥、内引外联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一是加强东西部协作。持续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机制,深化对接合作,用好东部地区援派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就业帮扶车间经营水平。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用好各类媒体平台,把就业帮扶车间的具体信息以及产业发展需求,发布到各类网站、新媒体平台等。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对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数量多、脱贫人口收入增长较快的就业帮扶车间,在各类涉企评先表彰中予以倾斜。积极引导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雨露计划”毕业生领办、创办就业帮扶车间。

    (民盟宁夏区委会调研组。执笔:王金云,北方民族大学;刘金星、张晓勇、马学梅,民盟宁夏区委会;文琦,宁夏大学。)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