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大讲堂】民族团结丨建设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

来源:     时间:2023-12-22 10:45:57     【字体: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我省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实践,不断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省宗教局举办此次全省宗教工作干部(含宗教工作助理员、协管员)以及宗教教职人员线上培训,以线上大讲堂方式持续推送宗教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和爱国事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内容,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些西方国家不断以我国边疆、民族、宗教为话题,攻击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当前,亟须破解西方国家涉华话语的攻击,加快建设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而且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文化底蕴。

    挖掘丰富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人文精神、集体记忆、群体人格和心性结构。要珍视和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笔珍贵遗产,深刻认识、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要善于发现百姓日用而不自觉的中华之道,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石。

    运用思想精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正确阐释“多元”与“一体”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反思西方“同化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缺陷,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若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和当代世界文明格局为时空坐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包含的丰富思想,不但拓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言说空间,而且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现代品格。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融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标识性概念,贯通全过程人民民主、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各民族共同富裕等理论精髓,尤其要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话语生产,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现代化表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加强中国人权理念的对外言说,讲好中国全面保障各族人民合法权利的故事。

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营养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话语叙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其核心内容是讲清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需要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交互联动。

    对内宣传方面,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外传播方面,要着力提升话题的设置、叙事、加工、推广等能力,提高对全球话语和多元话语的感知能力,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积极回应一些西方国家在涉华议题上对我国边疆、民族、宗教事务的无理攻诘,凝聚广泛的价值共识。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既要不忘本来,积极挖掘中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又要吸收外来,虚心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一方面,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讲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在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底蕴、多元一体的格局、厚德载物的集体品格、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借鉴国际社会有益经验,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海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国际传播效能。

    (作者系大理大学校长、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