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润教·线上大讲堂】红色记忆丨牺牲34年后,他的遗骸终于被找到

来源:     时间:2025-03-21 14:27:55     【字体:
 

他隐埋名

投身革命

深入群众得到广泛拥戴

不惧牺牲带头冲锋

带领红十四军

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之歌

他就是何昆

 

 

何昆,又名何坤,1898年出生于湖南永兴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在周恩来等人的引导下,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共产党员退出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何昆因身份暴露离校,先后到三水、武汉、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2712月,何昆参加广州起义,带领战士冲锋在前。起义失败后,何昆在广州黄沙火车站被捕。同时被捕的200多人关在广州明星电影院楼上。当夜,他凭着一身武功纵身跃上楼顶,弄断几根椽子,带领部分难友逃出了关押场所。

 

1929年冬,何昆调任中共江苏通海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

 

 

1930年春,何昆和张爱萍等受江苏省委指示在通海如泰地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何昆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这支军队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部队。

 

红十四军成立后,何昆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了通海如泰根据地。

 

如皋老户庄,位于如泰与通海游击区之间,这里地处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及上海附近,敌我力量悬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红十四军决定拔掉这颗钉子。

 

416日夜晚,何昆带领队伍攻打国民党重要的据点——老户庄。为压制敌人的火力,何昆站在战友肩上,倚着草堆,用手提机枪掩护红军冲锋。

 

P14

 

在这次战斗中,何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何昆牺牲后,当地党组织带领群众迅速将烈士遗骸收殓安葬。由于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摧残,一时无法留下掩埋地点标识,直到1964年,烈士遗骸才被找到。

 

 

如今,在江苏如皋磨头镇老户庄苍翠群树之间,一座纪念碑巍然矗立。碑的正面是张爱萍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坤烈士纪念碑

 

 

致敬

铭记

 

来源: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