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圆通观

来源:     时间:2020-06-03 09:28:28     【字体:

      吉林省东北部的扶余市,三江汇集,良田沃野,丰草长林,千秋衍水。繁物华而得天宝,育人杰而显地灵。古为大金之城郭,今为吉林之新城。在扶余市城东的石头城子,恢复重建的道教庙宇圆通观,古朴典雅,彩绘辉煌,庄严肃穆,仙气充盈。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由关内道士张本法带领几名弟子在石头城子修建道观。古庙落成后始称关帝庙。古庙分为四进,一进为塔楼式山门,门楼左右为钟鼓楼,每到祖师或神佛圣诞日,道教及民俗节庆日击鼓撞钟,亦有“晨钟暮鼓”之说,钟声清脆悦耳,远传二十多里。进得庙门,二进为“老爷殿”,殿前左右有红黄二马。殿内正中供奉手捧春秋夜读的关云长,左关平,右周仓。三进为娘娘殿,内供三霄娘娘塑像,亦有倒座观音像。东西两侧各有配房五间,用于道士生活,待客,斋堂等。四进为七星楼,楼顶上是露天千手观世音塑像,楼下一层殿内是十二尊铜佛像。在二层楼内藏有各类道教佛教经书数百卷。

      庙内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寂静深邃。最鼎盛时有出家道士三十余人,每曰诵经唱赞,做法事道场远近闻名。每年的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老爷庙的庙会曰,远近供香朝拜者,赶庙会购物者,小商小贩云集庙前,十分热闹。每年的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放焰口,更是人流涌动,庙墙上画满了十八层地狱图,更增添了宗教气氛。

      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灭亡,庙里的道士被吓跑了,本村东岗屯有位徐四爷,他为人忠厚,虔诚信佛,见此庙无人管理,他就住进了庙内,并落发为僧,并将老爷庙更名为“南大寺”,此后又兴盛了三十余年。

      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石头城子划归十六区管理,区政府在三岔河。当时的区长是安徽人,叫邢平起,他下令农会把古庙扒了,将铜像全部卖掉,并用扒下来的砖瓦木料建了座村级小学。自此古庙荡然无存。

      1998年春,僧人释圣雨等在老爷庙旧址处筹建佛教活动场所。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只建起了五间平房,后终因资金和手续等问题停止了筹建。1999年5月,石头城子村委会邀请时任吉林市三清宫监院的刘圆慧道长到此恢复道教圆通观。

      新建成的圆通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在建筑上既有鲜明的道家建筑风格,又颇具佛教特色,采取了四合院对称轴式的建筑格局。前院山门为中间高,左右低,三檐三门式建筑,带有佛教寺院的色彩。正殿为关圣殿,歇山式青瓦顶,正脊素立面,两端有鸱吻,垂脊有蹲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台基石造,须弥座式,前踏垛6级,柱栏为理石雕刻,柱头配以石狮。殿内供奉关老爷塑像,左关平,右周仓。东侧配殿三开间硬山式,用作结缘殿,里面放满了经书,劝善书及光盘等。西侧配殿三开间为土地,城隍,龙王殿,护法殿。大殿前塑有石马两匹,大小如真马一般。

      二进院内,正殿观音殿是该庙的主要建筑之一,建筑为双檐歇山式庑殿顶,正脊立面中间塑双龙戏珠,两端有鸱吻,垂脊跑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梁枋上作苏式彩画,殿内有垂花式木阁,中塑观世音菩萨圆通自在天尊彩金座像,两边配童男童女。大殿东,北,西三侧供满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铜铸贴金神像,墙壁上绘有观音救苦救难彩画,素雅华美。大殿前后开门,各为三交六椀隔扇12扇,门前石阶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二龙戏珠御路,踏垛。垂带浅刻草纹。最具特色的是殿前广场上用花草种植成一个太极图案,绿意盎然,充满生机。东侧为硬山式出廊九开间配殿,用于请香、法物流通处等。西侧配殿与东侧对应,用于会议室。

      三进院内主殿为祖师殿,单檐歇山式庑殿顶,五开间面阔。殿中央正中供奉太清道德天尊,东侧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西侧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西边神台上供奉九天玄女,东边神台上供奉东华帝君,药师佛。这一神像布置在道教宫观中是罕见的。也昭示全真教派融合三教宗旨,三教合一。所以大殿中才有三教圣人同供一殿的景象。

      四进院前有一道围墙,将此院隔开。显要处有座三层楼建筑,底层为五间,二层为三间,顶层为一间。楼顶为一尊汉白玉石雕塑的滴水观音像,仪态端庄,面目慈祥,雕工精细,堪为上品。此楼二,三层为藏经楼,一层为库房。

      围绕着藏经楼东,西,北建有念佛堂,西方三圣殿,接待处,客堂,斋堂,道众丹房等,功能齐全,可满足全部宗教活动。圆通观内及连接的甬道全部用红砖立面铺就,满院遍植松树,梧桐树,桃树,杏树,柳树等,每到春夏,树绿花香,鸟叫蝉鸣,殿宇掩映在翠绿丛中,环境清幽,确有超尘脱俗之妙趣。